食品污水處理技術中的膜分離法有哪些呢?分別有以下幾種,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1.1.1 微濾
食品污水處理技術中的微濾 (MF) 始于十九世紀中葉, 是以篩分機制為原理, 在靜壓差的驅動下, 對濾液中的懸濁物、膠體、微生物和細菌等進行篩選的方法。由于微濾膜孔徑介于0.1~1μm, 較反滲透 (RO) 和超濾 (UF) 膜孔徑大, 因此該法往往被用做進行廢水的預處理。
MF的預處理功效為后續工藝提供了良好的進水水質, 在應用于處理食品加工廢水時, 微濾多集中用于去除菌體和大分子物質。
1.1.2 超濾
與微濾相似, 超濾 (UF) 也可用于廢水的除菌、除濁, 但其主要應用于蛋白、脂肪、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濃縮。
由于被截留的物質易附著在膜上造成濃差化, 因此通常選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絮凝或微濾等方法作為超濾的預處理以保護超濾膜。若超濾過濾精度不如納濾和反滲透 (RO) 高, 也可作為其他技術的預處理工藝。不過, 預處理操作只能緩解膜污染現象, 并不能有效防止膜特性的改變, 因此新型膜材料和工藝參數是當下研究。
1.1.3 反滲透
食品污水處理技術中的反滲透是指在高于溶液滲透壓條件下, 在膜的低壓側到滲透液, 高壓側到濃縮液的膜處理技術, 其過濾精度極高, 可截留所有非溶劑組分。由于反滲透易伴隨著高滲透壓和膜堵塞問題, 特別是高污染物含量下, 因此其對水質要求較高, 應用前需進行一定的預處理。
在應用于處理加工廢水, 反滲透的作用多集中在脫鹽工藝中, 在玉米酒槽、酒精、肉類和釀酒等生產廢水中均有報道, 且脫鹽效果顯著。
1.1.4 納濾
納濾 (NF) 膜是從超低壓反滲透膜衍生出的新型分離膜。利用其膜上的荷電性對離子的靜電相互作用可實現對溶液中不同價態的離子的選擇性截留, 即Donnan效應。
NF可用于分離小分子有機物, 在乳制品廢水、大豆乳清廢水等中回收乳糖等低聚糖, 對色度、金屬離子也有良好的截留率。相較于反滲透, 納濾是允許一些無機鹽透過的, 其低壓、低耗能及高膜通量等特性也為完善RO和膜的使用拓展了領域。
1.1.5 電滲析
電滲析 (ED) 是電化學和滲析的結合, 利用電場驅動帶電離子的分離可用于去除廢水中的金屬離子和氨氮。王文正等采用電滲析法實現對馬鈴薯淀粉廢水的除鹽和回收低聚糖操作, 經30 min電滲析后, 脫鹽率高于95%, 總糖損失低于5%。
電滲析對原溶液中有效功能成分的損耗較低, 可應用于去除指定物質而保留原營養成分。然而該法在食品領域廢水處理的報道卻極少且多集中于廢水的初級脫鹽, 部分原因源于其過濾精度不較RO高, 再者其對廢水指標的去除范圍也較為有限。
以上5種常見的膜處理技術廣泛應用于廢水的除菌脫鹽、回收蛋白及去除有機物和濁度等。這5種技術各有其特點:微濾除菌, 超濾精制, 反滲透、納濾、電滲析脫鹽。其中, 反滲透只容許水及水溶劑透過, 所需運行壓力高;納濾可在低壓環境下截留小分子有機物, 能耗較反滲透低;電滲析分離選擇性好。其中超濾和反滲透在食品
工業化廢水的應用為廣泛, 超濾不僅能分離大分子和膠體, 還能將其進行濃縮;而反滲透的高性為廢水的濾出提供了保障, 可直接制備純水。
膜分離技術以其無相變、環保、操作簡單等優點廣泛應用于廢水處理中, 而在實際操作中。
本文為漓源環保小編收集整理的資料,若您需要進一步了解污水處理工程技術或獲得污水處理的定制方案:
請聯系漓源環保工程師:辛工13580340580;張工13600466042


走進漓源環保 用專業打動每一位客戶
漓源環保于2006年由5位環境工程專業的博士、碩士共同創立,是一家技術型的專業工業污水處理服務提供商;是高新技術企業;是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及桂林理工大學科研合作時間單位。公司領導及骨干均為注冊環保工程師或注冊建造師。長期致力于工業污水處理及回用工程技術開發、設計、施工、調試、運營管理等全程服務!

1.資質齊全
環保工程專業承包資質證書、環境污染治理資格證書、高新技術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等。

2.科班專業團隊
每個項目均有十五年以上行業經驗的注冊環保工程師或建造師負責或支持。

3.技術支持
公司由環境工程專業的博士、碩士共同創立,與華南各大高校技術研發實踐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