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丙烯酸廢水處理現狀
雖然世界范圍內的丙烯酸及其酯類產量不斷增長,但產生的丙烯酸廢水處理及酯類廢水處理技術卻沒有較大進展。由于由于丙烯酸廢水及其酯類廢水水質復雜、難降解有機物含量高,有機鹽含量高,處理困難,關于其治理的報道較少,目前國內工業污水處理方法主要有以下方法:直接焚燒法,濕式催化氧化法,生物法。
1. 焚燒法
焚燒法是目前處理高濃度丙烯酸廢水及其酯類廢水的主流工藝。焚燒法是在高溫下用空氣氧化處理廢水的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焚燒的化學過程是很簡單的,它包括碳和氫的燃燒,實際上所有的可燃有機廢物的主要成分就是碳和氫。當有機廢水不能或難以用其他方法有效處理時,常采用焚燒的方法。如廢水中可燃物濃度較高,發熱量達4360 KJ /Kg以上時,則燃燒可自動進行,如廢水中的可燃物濃度較低,則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油,甚至可達250-300 kg/m3 廢水,另外,對較低濃度的有機廢水需要進行濃縮預處理后再進行焚燒。丙烯酸廢水的主要有機成分是低沸物,濃縮預處理不易進行,操作上有很大難度。對丙烯酸廢水而言,采用焚燒法需消耗大量的燃料油,故操作費用昂貴。
傳統的焚燒處理法可以保證處理效果,但是,每處理20噸廢水,除回收14噸工藝水外,要排放含Na2SO4、Na2CO3、NaCl廢水6噸,這部分水含鹽濃度6%左右,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廢水焚燒后排氣含有Na2CO3、NaCl,采用一般技術很難捕集,污染周圍大氣。使用一段時間后,焚燒爐會出現結焦板結、耐火材料脫落、助燃材料噸耗增大等問題,管理及維修均比較有難度。
2. 催化氧化法
催化濕式氧化法是在濕式氧化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針對濕式氧化工藝對COD的分解率不高而對氨氮幾乎不能去除的缺點,開發了有良好活性和在水中長期保持穩定的催化劑,從而能夠將高COD廢水不加稀釋,一次處理至CODCr<100mg/L,同時可以對廢水進行脫色、脫臭、殺菌處理,排放N2、CO2、H2O等無害物質。
丙烯酸類及酯類廢水和壓縮空氣(7.0KPag)通過廢水提升泵和空氣壓縮機混合后送至熱交換器加熱至200~250℃后進入反應器,控制溫度230~300℃,壓力6.0~8.0KPag,在催化劑床層廢水中的有機物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產物氣水分離后排放。目前該工藝只能應用于丙烯酸類廢水,不能用于丙烯酸酯類生產廢水。該工藝屬于高溫、高壓、并使用重金屬催化劑,要求設備、操作工藝復雜,能耗高,噸水處理費用高。
3. 生化法
2006年中國化工籌建丙烯酸廠時,委托中科國益針對丙烯酸廢水及酯生產廢水進行生化處理的研究。從該年6月份至11月份,中科國益在北京東方化工廠進行了主體工藝為“厭氧+好氧”的生化處理實驗,經過反復實驗,成功地找出了一條生物法處理丙烯酸廢水的路線,大大降低了廢水處理的成本,更可貴的是,在廢水處理的過程中,還產生出清潔能源物質――沼氣,加以利用后,基本可以抵消污水處理的動力消耗問題,符合目前提倡的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減排的宏觀要求。
二、生化法處理丙烯酸行業廢水的優勢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代謝特性分解有機污染物,在不需要提供外加能源的條件下以被還原有機物作為受氫體,同時產生有能源價值的甲烷氣體是一種水處理技術。近年來,由于世界上的能源危機問題日益突出,厭氧處理技術作為一種把污水處理與能源回收利用相結合的技術得到了人們的關注,經過不斷研究和創新,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推動了以微生物固定化和提高污泥于無水混合效率為基礎的一系列厭氧反應器研究和發展,這其中產生了許多新技術和新工藝,如升流世厭氧污泥床(UASB法)、厭氧膨脹污泥床(EGSB法)、內循環厭氧反應器(IC法)等。
厭氧技術能夠有效地降解水中有機污染物,產物綠色、安全,與其它污水處理技術相比無疑是生態技術,同時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優勢,水力停留時間和生物固體停留時間的分離引起了關于厭氧生物技術的高效反應器的研制和推廣。
以上就是漓源環保小編整理丙烯酸廢水處理相關資料,更多工業污水如何處理的相關方法及建議歡迎與小編一起探討。
若您需要進一步了解工業污水的定制方案:

漓源環保致力于專業高濃度廢水處理服務商,十多年廢水治理一站式服務。 提供“1對1”的定制廢水處理解決方案!